
图片来自网络无意义
1.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与作用。
临床上用于治疗因肾阴亏损而引起患者自觉发热,骨蒸潮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盗汗,遗精,小便频数,大便秘结,口干舌燥,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图片来自网络无意义
2.知柏地黄丸
成分: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知柏地黄丸是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的基础上又加了知母和黄柏,黄柏具有清热燥湿、退热除蒸的作用;知母可以滋阴清热。六味地黄丸合知母和黄柏,极大的滋阴降火、退热除蒸,可以改善以上所述的症状。
知柏地黄丸的作用是滋阴补肾,清热降火,退热除蒸。对于肾阴亏虚、阴虚火旺这类人群,同时又有湿热下注效果良好。
症状会出现:腰膝酸软,乏力,男子梦遗,女子带下变多,带下色黄或者出现下肢浮肿,关节肿痛;夜间烦热,盗汗,手脚心热,失眠,多梦。白天出现口干,眼干,头晕,头痛,同时会出现耳鸣,耳聋的症状,舌红少苔,脉细数。这都是阴虚火旺、虚火上炎所引发的症状。

图片来自网络无意义
3.杞菊地黄丸
成分:枸杞子、菊花、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杞菊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枸杞子,菊花,有滋肾养肝的功效。
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
它是在补肾阴的基础上,加补肝补肾的枸杞子,清热明目的菊花,那么可以看出来,肝和目有着密切的联系,肝开窍于目,也可以看出来它主要治疗,肾阴虚加肝阴虚,加热症,加眼睛的症状,即累,干,痛这种情况。

图片来自网络无意义
4.明目地黄丸
成分: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枸杞子、菊花、当归、白芍、蒺藜、煅石决明。
明目地黄丸是在杞菊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当归、白芍,石决明、白蒺藜。
明目地黄丸,具有滋肾、养肝、明目的功效。用于肝肾阴虚、目涩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
明目地黄丸对目疾更有针对性,明目地黄丸不同于杞菊地黄丸,要注意区分。
两者均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枸杞子、菊花均可治疗肝肾阴虚所致的两目昏花、视物模糊、眼睛干涩?、迎风流目。
明目地黄丸较杞菊地黄丸,其补肝养血,平肝祛风之力更强,适用于肝阴虚?加肾阴虚,加眼睛的症状:累、干、花、痛,加眩晕?或者头痛?,等血虚?肝旺明显者。
临床使用时,肝肾阴虚之目疾轻者,选用杞菊地黄丸,较重者选用明目地黄丸。

图片来自网络无意义
5.麦味地黄丸
成分:熟地黄、山茱萸(制)、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麦冬、五味子。
麦味地黄丸的功效是滋肾养肺。
在临床中可以应用于肺肾两亏而出现的潮热、盗汗、干咳少痰、咯血、咽干、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状,主要用于消渴(糖尿病)、肺痨(肺结核)的患者。
麦味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增加麦冬和五味子,对于滋阴的效果特别好,主要适合肺肾阴虚的患者,特别是肺结核,长时间的肺结核而损耗肺阴,出现干咳、咯血、盗汗等症状。

图片来自网络无意义
6.归芍地黄丸
成分:当归、酒白芍、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归芍地黄丸是由六味地黄丸加当归、酒白芍而成,具有滋肝肾、补阴血、清虚热的临床功效。
用于肝肾两虚、阴虚、血虚引起的头晕、耳鸣、喉咙干燥、午后潮热、腰腿酸痛、脚跟痛。

图片来自网络无意义
7.桂附地黄丸
成分:肉桂、制附子、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桂附地黄丸是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上肉桂、附子组成的,具有温补肾阳的功效。
主治肾阳不足、四肢冰凉、胃寒,腰膝痿冷、肢体浮肿,尤其是腰部以下更明显、 小便不利或反多及夜尿频多、痰饮喘咳以及消渴等疾病。

图片来自网络无意义
8.金匮肾气丸
成分: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炙附子、牛膝、车前子。
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金匮肾气丸方是一张偏于温补肾阳,但也能阴阳双补的名方,不仅补泻兼施,阴阳双补,且寒热并用,使阴阳互根而双生。

图片来自网络
这几种地黄丸,功效不尽相同,治疗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因此服用这几种药物时还须根据医师的辩证诊断后方可服用。
爱眼护眼,学习如何爱护眼睛 18个小方法,添加 微信:shili3168 备注:视力提升!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li168.cn/13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