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防控工作方案,幼儿园视力防控工作方案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明眸善睐的大眼睛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标准。然而,幼儿园、小学里就冒出了不少“小眼镜”,厚厚的镜片下眼睛少见清澈,课外活动时行动也多显不便。

当下,青少年视力健康着实令人担忧。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幼儿园近视率达14.3%,小学阶段35.6%,初中阶段71.1%,高中阶段达80.5%。从新闻媒体的报道来看,一些区域性青少年近视率调查结果也不容乐观,而寒暑假是青少年视力下降的高峰时期。青少年近视绝不是眼睛上加“一副眼镜”的简单问题,也不是一般性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其视力健康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

对此,国家已出台了一系列综合防治方案,从顶层设计上做好青少年近视防控。如,2018年8月,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2021年5月,教育部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这些方案要求政府、学校、家庭、学生等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共同呵护好孩子的视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呵护好孩子的视力,家长是第一责任人,肩负着“监督员”“吹哨者”和“守门员”的角色。0~6岁是孩子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在此黄金期内,家长应在思想上、行动上格外重视保护好孩子的视力,预防近视的发生。

影响低龄孩子视力健康的主要因素是电子产品污染和不正确用眼。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忙于工作而无暇陪伴孩子,于是就把手机、iPad等拿给孩子,让其看短视频和玩游戏。一些祖辈对于孩子的无理取闹,如不吃饭、不理发、不洗澡等情况,便以允许看动画、刷短视频为交换条件,久而久之,孩子就变成了“眼睛离不开手机了”的“顽皮儿童”。

呵护好孩子的视力,考验家长的耐心与智慧。首先,要做一个勤奋的家长,克服慵懒懈怠,多陪伴孩子读书,多带孩子到户外与同伴玩耍、游戏,让孩子在安全、真实的生活情景下成长。

其次,家长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不当孩子的面看手机、玩游戏,因工作需要使用手机、电脑要事先言明,这样才能对孩子起到正面引导的作用。

再次,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控制“触屏”时长。一般来说,3岁前幼儿不宜使用手机、电脑等视屏类电子产品,学龄前儿童应少用、不用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青少年使用电子产品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且中途要休息远眺放松。今年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福建省禁止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携带手机进入课堂的规定》,帮助家长规范了学生在校期间的手机使用情况,家长则应做到不给孩子配备智能手机,管好孩子在校外使用手机的情况。

当然,学校应利用班会课、道德与法治课等契机向学生介绍过度用眼、不当用眼的危害,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用眼行为习惯;通过家长会、微信群等方式经常性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醒家长要严控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预防和控制近视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系福建省政府特约督学)

爱眼护眼,学习如何爱护眼睛 18个小方法,添加 微信:shili3168  备注:视力提升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hili1682022@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li168.cn/1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