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是第5个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儿童青少年的视力健康牵动着无数家庭的心,也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近年来,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防控得到各方重视,但许多家长的方法理念还不够科学。为让更多孩子和家长掌握近视防控的科学方法,在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到来之际,《大众名医馆》邀请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眼科主任李建桥做客直播间科普讲解。
李建桥在节目中指出,我国近视状况令人担忧,其中青少年近视情况尤为严重,截至2020年,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已达52.7%,其中近10%属于高度近视。因此,近视必须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控制。“每个孩子出生时,都是远视眼,随着年龄增长,其眼轴也会逐渐增长,视力就从远视变成正视。但是如果孩子的眼轴增长过快,就可能发展为近视。”李建桥建议,目前可以通过远视储备检查等手段预先得知孩子远视储备剩余量,如果发现孩子的视力发育趋势,可以及早干预,从而预防或者延迟近视的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父母对近视早期症状认识不足,是导致孩子近视得不到及时干预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父母和孩子要警惕一些近视的常见早期症状。当孩子出现看远处时经常眯眼、频繁眨眼,经常歪头看物体,读书看东西时眼睛贴得近、经常皱眉甚至眼睛斜等症状时,提示近视即将或已经发生,最好及时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并给予相应干预。
在众多导致近视的因素之中,遗传是重要原因:研究显示,如果父母双方都是近视,则其子女将来发生高度近视的几率是父母双方均非近视的子女的4倍;同时,高度近视患者的近视遗传率明显高于一般近视患者,如果父母是高度近视,其子女近视的进展速度也将明显增加。这从另一角度提示了预防控制的重要性,“近视会产生视力低下、视觉功能受损及严重的并发症等状况,导致不可逆转的视力残疾,甚至失明等严重后果。”李建桥表示,近视一旦发生就不可逆转,尽管目前已经可以通过手术等手段实现摘镜、减少近视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但导致近视的病理改变依然存在,特别是低年龄阶段发生近视的孩子,不加以控制仍难避免可怕后果。
光线是近视防控中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沐浴阳光是最简单有效的预防近视方法之一。李建桥表示,每天2小时、每周10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可使青少年的近视发生率降低10%以上。这是因为接触阳光以后人体内会分泌多巴胺,而多巴胺具有保护视力的效果,从而有效抑制近视的发生发展。另一方面,合适的室内光线也可起到保护视力、远离近视的效果,使用台灯时应打开室内主照明灯,保证充足的光照亮度,避免阅读区明亮光斑与周围区域之间的对比度过大。
控制用眼时间是保护视力的另一关键因素。儿童青少年应该适度使用电脑、手机、电视等电子设备应该,其中近距离使用的手机对视力损伤更大,尽量减少使用。同时,避免连续长时间的读写等近距离用眼活动,具体而言,可参照“20-20-20”法则执行,即每用眼20分钟就远眺至少20英尺(6米)之外的地方20秒。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徐晨 报道)
爱眼护眼,学习如何爱护眼睛 18个小方法,添加 微信:shili3168 备注:视力提升!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li168.cn/4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