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这里是“博扬美学部落”每日更新的第2030篇
现代心理学与神经科学证实,学习是一群人的社交行为。当我们坐在一起围绕相关主题交流思想与新知,我们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会模拟所看到的行为,然后产生相似的“感受”。故而,我们不仅要自己读书,还要聚在一起分享研讨,充分发挥学习的真正力量,这是我们筹办丹若读书会的初心。
往期读书会纪要:
[民艺学]1578||致敬柳宗悦:主持一场读书会的幸福感
[民俗与非遗]1611||读书会:民间文化的天幕与田野
[哲学]1646||读书会:认识你自己
[考古学]1793||读书会:考古学的“见物由人”
[社会学]1835||读书会:社会学,制度的科学
[人类学]1855||读书会:人类学anthropology
[历史学]1925||读书会:以史为镜,可知兴替
[宗教学]1989||读书会:宗教学,有关人类的精神
[中国美术]2010||读书会:中国古代美术专题
往期笔者主旨发言:
1567||反思民艺之“普通”:读柳宗悦《民艺论》
1609||根性文化的生态学类比:读王宁宇《中国西部民间美术论》
1640||反应与应对:读卡西尔《人论》
1791||“大象其生”还是“死后升仙”:读孙机《仰观集》
1833||在东方找寻资本主义精神——读韦伯《儒教与道教》
1854||水库移民的苦难记忆——读景军《神堂记忆》
1922||反思当下系统性——读《新资本主义的文化》
1987||身心皆幻——品读《维摩诘经》的智慧
2008||重新阐释中国山水画之源流——读《符号学艺术史》
本次读书会,我们关注西方艺术。
自我、可见世界及其图画
——读贡布里希《图像与眼睛》
没有艺术,
只有艺术家。
There really is no such things as Art.
There are only artists.
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中开宗明义,是其艺术史研究的核心观念。所以,在开始阅读贡布里希之前,首先要在价值观的层面把握作者的意图。贡布里希的意思是,艺术在不同时代和地区的定义不同,而“艺术”(大写的Art)这一概念则是武断地用一个思维框架来套所有艺术家的所有作品。在贡布里希看来,是艺术家自己的选择造就了一部美术史,而不是像历史决定论者所认为的那样,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这些虚无缥缈的宏大概念决定了美术史的发展。“艺术品表现人的鲜明个性,反映产生这种个性的时代特征,胜于其他任何事物,因为感觉和规范、特征和时代精神、世界观和时尚,这一切都汇集于此。”贡布里希在中学作业中写道。
贡布里希
青年时代的贡布里希,左2
用德语写就的具有思想性的中学文章,还有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你看,思想者从年轻就是思想者了,而思想者画像几乎都是长者。“年龄大小决定思想高低”的假设可以算得上是某种视错觉了——这是笔者本次读书的主题。
所以,对视觉真实的摹仿,一定是极为复杂和难以琢磨的事情。要不然为什么得经过许多代天资颖悟的画家的研究,才能掌握了它的诀窍。正是为了解开这个谜,贡布里希才开始探索视知觉和图画再现之间的关系。
我们需要在视觉层面反思“假设”,警惕先入为主的观念。比如,是我们的假设,而不是我们的知识,导致了空间印象的产生。几何学告诉我们,所有这些金字塔的平行截面彼此间都是成比例的。阿尔贝蒂的透视理论就是以这一基本的几何学事实为基础的:“一幅绘画就是一个由一固定中心和若干固定方位射来的光线所构成的视觉金字塔某处的一个截面,这个截面被艺术家用线条和颜色再现于某个表面上。”
视觉锥体
可否在窗户玻璃上描摹景色?
理论上的一种作画方式:在窗户的玻璃上描摹客观实况。此时发生两个动作:感知窗外风景、在玻璃上作画。1.感知窗外风景:事实上我们几乎不依赖于物体的距离来感知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远处走来朋友,我们不会觉得ta因距离的缩短而从小变大。)2.在玻璃上作画:眼睛根据投影法描绘远处的物体。两个动作产生了矛盾:如果我们不是按照投影法来看远处的物体,那么,我们为何要根据投影法来描绘物体呢?贡布里希引用心理学家吉布森的话来做解释:“上帝赋予我们的眼睛不是用来记录静止的刺激信号,而是用来记录我们在这个世界里活动时所接收到的信息流。”
这几个例子证明,研究视觉并不在于读书,而在于观察我们自己与可见世界及其图画这三者之间的联系。我希望读者能象从这种经验中得到乐趣。贡布里希说,“我至今还在享受这种乐趣。
2023.01.01
往年今日:
218||佛系青年是如何炼成的
582||2019年要做事
945||2019年的样子
1303||衣冠大成:图像作为梦中的野心
1667||虎年话“虎”:你好2022!
爱眼护眼,学习如何爱护眼睛 18个小方法,添加 微信:shili3168 备注:视力提升!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li168.cn/8372.html